返回

剑指金陵:乱世权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十七章 夜幕下的转折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游艺会散场,人群渐渐散去,暮色四合,天边残阳如血。

    卫忠站在角落处,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庭院里三三两两离去的宾。他本打算就此离开,却被一名侍女拦住去路。

    “卫都尉,王妃请您过去一趟。”

    卫忠眉头微皱,他方才注意到不远处的游廊下,王妃正与几位贵妇人告别。那些世家贵女们衣着华贵,举止优雅,谈笑间尽显高门风范。

    他略作思索,整理了下衣冠,快步朝正厅走去。

    推开雕花木门,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沉香。厅内烛火摇曳,映照着墙上的字画,显得格外静谧。

    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,裴护正襟危坐于主座之侧。见到卫忠进来,他竟起身行礼:“卫都尉。”

    卫忠心中一惊,连忙还礼。堂堂裴氏子弟,居然对一个小小的都尉如此气,这让他心中泛起一丝不安。

    他没有落座,只是站在一旁,静待事态发展。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,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。

    不多时,王妃在侍女的簇拥下款款而来。她一身淡青色长裙,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。先是看了眼兄长,随后目光落在卫忠身上。

    “今日辛苦卫都尉了。”王妃开口道,声音温婉动听。

    卫忠微微躬身:“职责所在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你今日与宗玉娘、诸葛玉交谈甚欢,不知聊了些什么?”王妃直入主题。

    原来那两位小娘子叫宗玉娘和诸葛玉。卫忠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两个名字,随即回道:“回王妃,臣与二位小娘子谈的是天下大势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王妃眼中闪过一丝兴趣,“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卫忠整理了下思绪:“据说荆襄、江东、巴蜀、关陇硝烟四起,郡县自保,各地郡守勾心斗角,都督各怀野心,不知是否属实?”

    王妃柳眉微蹙:“你想说什么?”

    “若属实,金陵危矣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“幽州有乱,幽州有乱,四处皆乱。钱粮如何转运入京?仅靠金陵周边,恐怕难以维系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卫忠停顿了一下。他注意到裴护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。

    “继续说。”王妃示意道。

    “金陵周边其实更危险。”卫忠道,“虽然城中储备充足,但坐吃山空,终有枯竭之日。”

    王妃轻轻摇动着手中的团扇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:“那依你之见?”

    卫忠心中一动。这是在试探他的想法,看来自己在慕容翔政治集团中的地位,已经有所提升。

    “需得有后路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裴护眼睛一亮,王妃的团扇也停在了半空。

    后路?退路难道不是西域最为稳妥?但南海国太小了,只有七个县,根本撑不起大局。这个道理,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“太尉若能增封吴郡、下蔡、会稽等郡,与西域接壤相连,方有立足之地。”卫忠继续说道,“若不成,退而求其次,谋取扬州刺史之位亦可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增封?”王妃追问。

    “需得立功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厅内陷入一片沉默。烛火摇曳,在墙上投下摇晃的影子。

    王妃放下团扇,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。她明白卫忠的意思。夫君如今这般作壁上观,虽然安全,但也别想有什么好处。没有功劳,谁会给你增封?

    可她又担心夫君贸然行动会惹来祸事。这些日子以来,金陵城中暗流涌动,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“卫都尉说得对。”裴护打破沉默,“选来选去,也只有扬州最为合适。届时妹婿在金陵秉政,小妹镇守江都执掌监国大权,我在会稽相助,后路稳妥。”

    王妃沉默不语,缓缓走回座位坐定。她回想起白天遇见的那些豪门贵妇,想起她们带来的消息。各地战事频发,朝廷命令难以下达,世家大族蠢蠢欲动。

    世道变了,安稳的日子一去不返。

    她只想要个安宁之所,继续过着从前的生活。这个愿望都无法实现吗?

    “卫都尉。”王妃突然开口,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,“你今日说的这些话,可曾与别人提起过?”

    “未曾。”

    “很好。”王妃展露出温婉的笑容,“你做得很好。先回去吧,好生带兵。”

    “诺。”卫忠躬身告退。

    走出正厅,夜色已深。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,偶尔有几声犬吠传来。

    卫忠长出一口气,这次谈话,让他看清了形势。

    金陵虽危险,但机遇也在这里。扬州是个不错的选择,但如何运作,还需从长计议。他不由得想起今日在游艺会上遇到的那些人。

    宗玉娘谈吐不凡,对时局的见解颇为独到;诸葛玉虽然年轻,但眼光敏锐,说起话来不卑不亢。这些世家子女,都不是简单人物。

    他漫步在夜色中,思绪万千。今日的谈话,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裴氏兄妹对他如此看重,这是

第十七章 夜幕下的转折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